
攻略
在“暖心警务会客厅”,民警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 (城端传播工作室 刘晓倩 摄)
高新区“暖新驿站”内,配备有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 (城端传播工作室 刘晓倩 摄)
(资料图)
“没想到这么一块儿地方,还能建出一个小公园。”“高新区‘暖新驿站’的建立,给我们这些户外劳动者提供了遮风挡雨、短暂休息的场所,无声传递着温暖,让我们在高新区生活和工作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连日来,笔者深入西安高新区社区、写字楼等地走访时发现,通过对城市“微区域”的灵活运用,高新区开发出更多的公共资源供群众使用,让“小空间”服务“大民生”,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把服务功能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暖心警务会客厅”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
“我儿子要去国外读书,现在需要办理这些手续,具体要准备哪些材料?”4月10日一大早,家住高新区枫林绿洲社区的一位居民走进高新路派出所枫林绿洲社区“暖心警务会客厅”,详细询问相关流程。在这里,民警李宇细心地给他列出所需的材料清单,帮助他解决相关问题。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个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暖心警务会客厅”位于枫林绿洲小区西门口附近,蓝色小房子门头上“暖心警务会客厅”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在这处“暖心警务会客厅”内部,布置简洁干净,爱心雨伞、医药箱、钥匙保管柜、饮水机等便民服务设施彰显出服务的贴心。
“我们长期开展12类业务咨询服务,类似学历落户所需材料、夫妻投靠所需材料、户口迁出所需材料等,这一张张小卡片上就写得很清楚。”在“户政咨询便民服务台”前,李宇抽出一张小卡片告诉笔者:“我们警务会客厅将户籍政策咨询、反诈宣传、困难救助等多项服务功能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大家可在此办理居住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枫林绿洲小区为高新区标准化小区,共68栋楼、160个单元,实际居住人口超过33000人。”李宇表示,小区人口规模较大,及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是小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设立“暖心警务会客厅”,有助于利用“小空间”服务“大民生”。
这处“暖心警务会客厅”面积虽然不大,里面却整合了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多支力量。笔者了解到,枫林绿洲社区“暖心警务会客厅”配备有1名民警、2名辅警值守,组织起了20余名街办网格员、社区党员代表、物业楼管员和业委会成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我们每周五都会开会,对小区一周内的情况进行汇总,并且对各类热点警情进行防范提示。大家各司其职,分享经验做法,收集社情民意,充分关注群众需求。”李宇介绍道,利用小区门口的“小空间”,“暖心警务会客厅”能够发挥的“大作用”还不止于此。
例如,这里可以作为平台,进一步加强物业安保人员的入职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其中,扩大巡逻保障队伍规模,通过信息共享,梳理发案情况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防控,从而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新区通过打造“倾听民意”和“服务到家”社区警务新模式,更加高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利用“暖心警务会客厅”这样的“小空间”,不断完善服务,把社区服务进一步做实做细,把这些“小空间”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窗口。
打通服务新业态从业者“最后一公里”
“暖新驿站”解决饮水就餐如厕等难题
“以前送货累了,只能在路边树荫底下歇一歇。自从这个‘暖新驿站’设立后,大家都爱来这里歇脚。”在位于高新区嘉昱大厦1楼的“暖新驿站”,有受访的快递员告诉笔者:“这里地方虽然不大,但温馨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心里非常高兴。”
“知君辛劳无冬夏 凡所歇处皆是家”。笔者注意到,这处“暖新驿站”里张贴着这样的醒目字样。不仅如此,这里设有书报架、饮水机、雨伞、医药箱、充电线、微波炉等,并且配有沙发和桌椅。在这里,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等劳动者们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
“我们可以喝杯热水、吃口热饭,坐下来聊聊天、看看书,放松一下。”一位受访的外卖员告诉笔者,“暖新驿站”外还专门设置了停车区域,对于他们来说,非常贴心。
“请将充电宝用完后放回原位”“及时雨伞,感谢驿站”……笔者注意到,在这处“暖新驿站”的一侧墙面上,不仅张贴着工作人员的温馨提醒,而且也贴有快递员、外卖员等的“暖心留言”。特别是桌子上还摆放着“我有话说”记录本,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写下需求、表达感受,相关工作人员看到后会及时反馈,从而提供更加贴心、完善的服务。
目前,高新区全区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约1.2万人,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常常顶着酷暑、冒着严寒坚守岗位,饮水难、就餐难、如厕难往往成为他们面临的现实难题。
对此,高新区在全区范围内,按照“五个统一”,即:统一形象标志、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功能设置、统一设施设备、统一经费保障,开展“暖新驿站”建设,并且持续织密驿站网络,为大家提供纳凉、休息、饮水等服务。
“高新区聚焦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和团结凝聚从业人员为目标,高标准建成55个‘暖新驿站’,覆盖辖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保洁员和户外工作者。”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高新区努力打通服务新业态从业者“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暖新驿站”的建设,有助于让“小空间”发挥“大作用”,正在逐步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提升,高质量打造“15分钟便民休息圈”,让大家在高新区生活、工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唤醒“沉睡”的桥下空间
让昔日“零碎地”蝶变成“金角银边”
立交桥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立交桥下,人们在设施完备的运动场地打篮球;在街角路边,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精彩亮相,让更多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即园”的愿景变为现实……
笔者在高新区走访时发现,让“沉睡”的桥下空间焕发活力,让曾经的“零碎地”蝶变成“金角银边”,高新区通过在“小空间”里做好“大文章”,让城市品质得以持续提升。
在位于丈八东路与太白南路十字的立交桥下,一处“口袋公园”吸引了不少运动爱好者的到来。户外球类运动场区域、全民健身设施区域、智慧便民盒子区域、娱乐休闲区域、体能训练区域……笔者在这里看到,桥下空间虽然不大,但被精心地划分为多个板块,塑胶地板、安全围网、照明设施,整个公园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能够满足大家散步、健身、休闲等需求。
“我在高新区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这里的品质越来越高。”一位在此运动的受访者王女士表示:“身边的‘口袋公园’逐渐增多,并且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些‘小空间’被打造得非常精致,不仅美化了城市,更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今年,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提前谋划,按照“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的原则,做到“能绿则绿、应绿尽绿”,全年计划新建及提升口袋公园30座,计划5月1日前建成开放18座“口袋公园”,包括流光公园、氧丘公园、盛丰路公园等。
目前,上述18座“口袋公园”已基本完成乔灌木栽植及地被铺设工作,正在进行公园路面层施工、附属设施安装等,其他12座“口袋公园”已完成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其中5处已进场施工,下半年将全部建成开放……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高新区从细微处入手,打造一个个“暖心警务会客厅”“暖新驿站”“口袋公园”等,并且在企业群众密集区建立政务服务站,让一处处“小空间”发挥“大作用”,一步步提升民生温度、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幸福高新”建设。 (城端传播工作室 刘晓倩)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